15901984249
定期目视检查:每周查看变送器外壳是否有裂纹、腐蚀或进水痕迹,确保安装支架牢固,避免振动导致接线松动。
接线端子紧固:检查电源端子、信号输出端子的接线是否松动,端子排是否有氧化或腐蚀,必要时用螺丝刀拧紧(扭矩参考说明书要求)。
电缆密封性:确认电缆入口处的密封接头是否拧紧,防止液体或粉尘侵入,尤其在潮湿或粉尘环境中。
清洁传感器探头:根据测量介质特性定期清洁探头(如每周或每月):
pH/ORP 传感器:用去离子水冲洗探头,若有污垢可用柔软湿布擦拭,避免使用纸巾或硬物刮擦;若接触油污,可用 10% 盐酸溶液浸泡 10 分钟后冲洗。
电导率 / TDS 传感器:用软毛刷清除电极表面的沉积物(如钙镁结晶),避免使用腐蚀性清洁剂。
余氯 / 溶解氧传感器:检查膜头是否破损,更换电解液(参考说明书周期),膜头表面若有藻类或微生物附着,可用 3% 过氧化氢溶液浸泡消毒。
温度传感器校准:内置热电阻(Pt100/Pt1000/NTC)需每年用标准温度计比对,若偏差超过 ±0.5℃,需通过变送器菜单重新校准。
屏幕显示确认:每日查看显示屏是否清晰,有无缺段或闪烁,测量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(如 pH 值显示是否漂移)。
参数备份:定期(每季度)通过 HART 手操器或上位机软件备份变送器配置参数(如量程、单位、补偿系数),防止意外丢失。
校准周期:根据使用环境和精度要求确定,通常每 3-6 个月校准一次,若测量介质腐蚀性强或波动大,需缩短至每月一次。
校准步骤:
pH 校准:使用标准缓冲液(如 pH4.01、7.00、10.01),通过变送器菜单进入校准模式,依次浸入缓冲液中,待读数稳定后确认标定。
电导率校准:用标准电导率溶液(如 1413μS/cm)冲洗电极,输入标准值后执行校准,必要时更换电极常数。
余氯 / 溶解氧校准:使用零点校准液(如脱氧水)和跨度校准液(如饱和溶解氧水),按说明书步骤调整零点和跨度。
校准记录:保存校准数据(包括日期、标准液型号、校准前后误差),作为计量认证依据。
信号输出测试:用万用表测量 4-20mA 输出信号,在量程 0%、50%、100% 处分别验证输出是否为 4mA、12mA、20mA,误差应≤±0.5% FS。
HART 通讯测试:通过手操器读取变送器参数,确认通讯是否顺畅,有无数据丢包或错误代码(如 63 号错误表示传感器故障)。
温度 / 湿度监测:在高温(>60℃)或高湿(>90% RH)环境中,检查变送器散热孔是否堵塞,必要时加装散热风扇或防护箱。
防爆认证复查:若设备用于危险场所(如 ATEX/IECEx 认证区域),每年由专业人员检查外壳防爆面是否完好,密封圈是否老化,避免防爆性能失效。
确认电源问题:用万用表测量供电电压是否在 12.7-42VDC 范围内,若低于 12.7VDC,检查电源适配器或电缆压降。
传感器故障定位:断开传感器,用模拟器输入标准信号(如 pH 传感器输入 100mV),观察变送器显示是否正常,若正常则为传感器故障,需更换或校准。
信号输出异常:若 4-20mA 输出恒为 4mA 或 20mA,检查输出端子接线是否短路或开路,必要时更换输出模块。
传感器更换:关闭电源,旋下传感器安装接头,更换新传感器后需重新校准(智能传感器可自动导入历史数据)。
电池更换(若有):部分型号内置记忆电池,当显示屏提示 “BAT" 时,在 30 分钟内更换锂电池(CR2032),避免参数丢失。
电路板维修:若内部电路故障(如芯片烧毁),需联系厂家授权服务中心,切勿自行拆解,以免影响防爆认证。
防爆区域操作:在危险场所维修时,必须先切断电源,使用防爆工具,避免产生火花;维修后需确保外壳密封件安装正确,恢复防爆性能。
化学品接触防护:清洁或校准过程中接触强酸、强碱等化学品时,需佩戴防护手套和护目镜,防止液体溅入变送器内部。
校准液管理:标准缓冲液和校准液需标注配制日期,超过保质期(通常 3 个月)需重新配制,避免影响校准精度。
文档记录:维护后填写《设备维护日志》,包括操作内容、更换部件、校准数据等,便于追溯设备状态。
介质兼容性:避免传感器长期接触超出量程的介质(如 pH 传感器接触 pH>14 或<0 的溶液),防止探头损坏。
环境控制:在腐蚀性气体(如 Cl₂、H₂S)环境中,加装气体过滤器或定期用氮气吹扫外壳,减少腐蚀。
冗余备份:对关键工艺点的变送器,建议配置冗余设备或定期切换使用,均衡设备损耗。
电话
在线交流
微信扫一扫
返回顶部